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要闻 正文
尹力主持召开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5-09-1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1.2万

9月15日上午,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关于北京市促进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全球博士后激励计划有关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殷勇,市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游钧出席。

会议指出,要聚焦首都发展所需,积极促进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在京集聚发展,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注重引进与培育并举,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持续吸引知名国际科技组织在京设立代表机构。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抓好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建设,持续优化外籍人才服务体系。更好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北京在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好头,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会议强调,科技期刊是展示、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要瞄准世界一流,用好首都资源,强化央地协同,鼓励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等创新主体,在京创办更多高水平科技期刊。突出重点布局,聚焦我市科研优势和重点产业方向,前瞻布局一批战略前沿和空白薄弱领域期刊,提升学术引领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期刊出版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提升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资金规范化管理,强化组织实施和监督。

会议强调,学科专业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柱。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不断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突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分类确定发展目标,实现特色化办学。突出需求导向,加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超常规设置一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优化迭代。突出改革创新,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建好用好实践基地,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突出系统谋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会议强调,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要聚焦国家战略方向,强化工程实践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持续布局建设一批新的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和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工程师能够心无旁骛在产业一线取得成果、实现价值。

会议强调,博士后激励计划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有力抓手。要强化央地协作,形成创新发展合力,不断提高博士后站点建设水平。加强动态评估,在项目支持、编制保障、完善配套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政策措施,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博士后工作品牌。市人社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区做好属地服务保障,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多价值。

会议还审议了其他事项。

市领导李成林、孙军民、赵磊、穆鹏,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撰文:祁梦竹 刘菲菲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尹力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2024-11-06 北京日报客户端
把怀柔科学城打造成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高地!殷勇到怀柔区调研
2024-10-16 识政微信公众号
建设北京科创中心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2024-02-26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