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丹
新生儿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多担忧,但它对宝宝的健康与成长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黄疸的基本知识,并在日常护理中给予宝宝充分的关注与悉心照料。本文将从新生儿黄疸的成因、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一问题。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皮肤、眼睛等部位出现黄染的现象。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会通过肝脏代谢并随胆汁排出体外。然而,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其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出现黄疸。
黄疸大致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现象,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至3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而病理性黄疸则较为严重,可能提示新生儿存在某些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通常表现得更加突发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及时诊治。
2.黄疸的表现
黄疸的最明显症状是宝宝的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皮肤发黄的颜色深浅不一,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身体其他部位扩展。如果黄疸比较严重,宝宝的眼睛白眼球部分也会变黄。新生儿的黄疸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面部黄疸:最早出现在脸部,尤其是额头、眼睑和鼻梁处。
上半身黄疸:如果黄疸加重,可能扩展到宝宝的胸部和腹部。
全身黄疸:黄疸进一步发展时,可能波及宝宝的四肢,甚至脚底。
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
3.1观察黄疸的变化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家长首先需要对黄疸进行细致观察。观察宝宝的皮肤、眼白颜色是否有变化,同时注意黄疸的出现时间及发展过程。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且在一周内会逐渐消退,家长只需提供必要的护理即可。
但如果黄疸的程度在48小时后迅速加深或没有逐渐减轻,且持续超过两周,那么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病理性黄疸,应该尽早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3.2促进宝宝排泄
黄疸的根源是体内过多的胆红素,因此促进胆红素的排泄至关重要。此时,宝宝的饮食和排便是护理的关键。
3.3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过程中,母乳喂养是最自然且有效的方式。母乳不仅能够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还有助于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若宝宝不愿意吃奶,家长可以采取更频繁的喂养方式,尽量保证宝宝每天摄入足够的母乳。若怀疑母乳性黄疸,建议暂停母乳喂养1~2天以观察变化。
3.4喂养频率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建议每2至3小时喂一次奶,以确保宝宝能够有效排泄胆红素。
3.5及时排便
鼓励宝宝多排尿和排便,尤其是在黄疸初期,保持大便的正常颜色(黄绿色或棕色),有助于胆红素通过肠道排出。
3.6适当的光疗
对于中度至重度黄疸的宝宝,光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光疗是一种通过特殊波长的蓝光照射宝宝的皮肤,帮助分解胆红素,促进胆红素排泄的治疗方法。
3.7注意皮肤保护
在进行光疗时,需要为宝宝戴上眼罩,避免蓝光对宝宝眼睛的伤害,男宝宝穿好纸尿裤,避免蓝光对生殖器的损害。同时,要保持宝宝皮肤的干燥,避免因潮湿引起皮肤病变。
4.安全的护理环境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不仅要关注饮食和治疗,护理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也至关重要。
温暖的环境: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此在黄疸护理期间,保持宝宝的体温稳定尤为重要。应避免宝宝受凉,适时给宝宝增添衣物。
保持室内通风:为宝宝提供一个清新、空气流通的环境。
5.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是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情况下不必过于担心。护理黄疸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及时应对,了解黄疸的基本知识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黄疸症状,更能促进宝宝健康成长。通过科学的喂养、良好的护理环境以及必要时的医学干预,可以有效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