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药物治疗与护理相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全方位管理
2024-11-2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5856

撰文/梁攀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该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但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影响可能共同作用。类风湿关节炎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导致其他系统损害,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因此综合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病情,减缓关节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能快速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但无法改变疾病进程。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溃疡、肝肾损害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注意定期监测。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可快速抑制炎症,对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明显效果。尽管短期使用可显著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糖皮质激素通常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并逐步减少剂量。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治疗药物,可抑制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害。其中,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基础药物,疗效确切且相对安全。其他药物包括来氟米特、羟氯喹和柳氮磺吡啶,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该药的起效较慢,通常需数周至数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患者需有耐心并定期复查。

生物制剂及靶向合成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对于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等。靶向合成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适用于对生物制剂无反应的患者。这些新型药物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且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管理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可保持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关节畸形风险。建议患者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瑜伽、步行和骑行。运动时应避免关节负荷过重,遵循“适度而量力”的原则,若出现关节肿痛,应暂停运动并寻求医生建议。

饮食调理: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推荐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以及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蓝莓、菠菜。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及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减少炎症加重的风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和豆类,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慢性炎症水平。

关节保护与康复:日常生活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长时间使用或重复性动作,减少关节负担。例如,使用辅助器具(如护腕、护膝)可减少关节受力,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工具可降低手部损伤风险。在关节肿胀和疼痛明显时,可采取热敷或冷敷的方法,热敷有助于缓解晨僵,冷敷则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心理支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可能经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陪伴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参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互助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或进行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都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与个体化管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管理需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及药物副作用,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需要药物治疗与护理管理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延缓疾病进展,而良好的护理管理可帮助患者保持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心理调适等多方面措施,实现全方位的类风湿关节炎管理。只有全方位的管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扰,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推荐阅读
中医破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经络的调养之道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