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热惊厥莫惊慌,急诊护理应对指南
2025-01-1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447

撰文/姜南南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主要表现为在体温快速上升期,患儿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等症状。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家长和医护人员往往容易感到惊慌失措。然而,掌握正确的急诊护理应对方法,对于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高热惊厥急诊护理应对指南。

一、认识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尤其是那些首次发热的儿童。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体温急剧升高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高热惊厥多数为短暂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且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急诊护理前的准备

1. 保持冷静:面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只有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2. 环境准备:将患儿迅速移至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干扰。同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3. 物品准备:准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如体温计、退热药物、压舌板、纱布、冰袋等。

三、急诊护理应对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儿置于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解开患儿的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果患儿口中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应及时用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干净。

2. 控制惊厥发作

不要强行按压或束缚患儿,以免造成骨折或其他损伤。

如果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惊厥药物。

3. 降温处理

立即测量患儿的体温,如体温超过38.5℃,应尽快进行降温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患儿的身体、用冰袋冷敷患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

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进行降温。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跳、血压等。

如发现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迅速送医。

5. 心理安抚

高热惊厥的发作往往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因此,在进行急诊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心理安抚,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四、送医后的后续护理

1.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送医后,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降温等。

2.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在医院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患儿的情况。

3. 注意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患儿在恢复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4. 预防复发:对于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家长应更加注意预防复发。平时要加强患儿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患儿发热时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避免给患儿使用可能诱发惊厥的药物等。

五、家长须知

1.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家长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2. 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高热惊厥等急症的发生。

3. 加强健康宣教:家长应加强对高热惊厥等儿童常见急症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小结

总之,高热惊厥虽然是一种紧急情况,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急诊护理应对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份急诊护理应对指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市发布24条举措促进高精尖产业对外开放
35部图书获资金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5年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名单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推荐阅读
儿童高热惊厥时,家长应如何保持冷静并采取急救措施?
2025-02-28 北京科技报
警惕!儿童常见热性惊厥急救指南与预防要点全解析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小儿惊厥发作时,家长应该这样做
2025-02-10 北京科技报
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与预防措施科普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