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燕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病情严重到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时,开颅手术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与急救措施,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紧急医疗程序的认识。
一、脑出血开颅手术概述
脑出血开颅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外科手术,通过打开头骨,清除颅内血肿或修复受损的血管,以减轻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防止进一步损伤。手术过程复杂,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较高。
二、手术室护理配合
1.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准备:充分掌握患者的病史、病情详情及手术相关资讯,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做好周全准备。辅助医生进行术前各项检查,涵盖心电图、血液常规及凝血能力等。引导患者执行术前清洁措施,包括洗澡和皮肤准备,以保证手术区域的清洁无菌。
情绪安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以减轻焦虑感。向他们详细阐述手术流程、需注意事项及预期术后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合作意愿。
手术室筹备:保证手术室环境达到无菌标准,对手术台、墙面及地面等实施全面消毒。同时,核查手术所需设备是否完备且功能正常,以确保手术能够顺畅进行。
2.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用具筹备:依据手术的具体要求,精选合适的手术器械,如刀具、剪刀、镊子、缝针等,并确认它们处于良好状态且已灭菌。同时,准备充足的无菌敷料、纱布及棉球等辅助材料。
器械传递协作:在手术中迅速且精准地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紧密合作,加快手术进程。
生命体征监控:实时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呼吸状况,迅速识别并应对任何异常。
呼吸维护: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适时执行吸痰、供氧操作,保障呼吸顺畅。
血液与液体管理:依据手术需求,协助医生实施输血和补液,维持血液循环平衡。
病情监测:不断评估患者的意识清晰度、瞳孔反应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 术后护理配合
术后转移与交接:手术后,稳妥地将患者移至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期间确保头部固定,防止震动。交接环节,详尽阐述手术概况、术后护理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体征监控: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水平,对任何异常状况迅速采取措施。
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伤口管理:定期对手术伤口进行检查,留意是否有血液或液体渗出,适时更换伤口覆盖物,以防止感染发生。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应警惕颅内出血、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三、急救措施
1. 稳定情绪:脑出血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慌等紧张情绪。此时,医护人员或家属应迅速安抚患者,保持冷静,耐心劝导,减少其恐惧感,避免因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脑出血情况。可用轻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同时,家属也需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清理口腔异物:迅速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气道。使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包裹手指,轻柔地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异物等,确保呼吸道通畅,减少误吸或窒息的风险。如果异物较深且无法手动取出,可使用吸引装置辅助清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其能顺畅呼吸,并准备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3. 测量血压:使用血压仪测量患者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如出现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4. 拨打急救电话:在采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时,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5. 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搬动患者。
四、总结
脑出血开颅手术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外科手术,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配合与精湛技术。手术室护理配合在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则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公众能对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与急救措施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作者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