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晶霞 王亚琼
妊娠晚期或者肥胖者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2cm。产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研究发现,约27%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出现腹直肌分离,妊娠后期发生率可达66%,而53%的女性在产后立即可观察到腹直肌分离。部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但多数可在产后恢复。
导致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①高龄产妇 ≥35岁;②多胎、多次妊娠或者巨大胎儿;③骨盆带的错位;④妊娠期间过度肥胖;⑤呼吸模式差;⑥肥胖;⑦产前缺少腹肌训练;⑧剖宫产手术史或者腹部手术史。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腰背疼痛、髋关节疼痛;腹壁松弛、脏器下垂;腹部外凸、体态臃肿;骨盆稳定性差、骨盆前倾;大小便失禁;增加二胎生产难度;影响呼吸、消化。
腹直肌分离的评估
自查方法
患者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示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将上身抬起,把手指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通常认为,腹直肌分离2指及2指以内为正常,分离 2~3指需改善,如果分离超过3指,则可能引起症状,需就医诊治。
腹直肌分离康复方法
家庭宣教
女性在妊娠期就应接受相关内容的宣教,了解预防严重腹直肌分离的方法,如注意身体力学,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调节吸气与呼气的比例,学会呼气时用力(肌肉收缩)等。
自主训练
常见的自主训练包括呼吸训练、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抬腿、仰卧蹬腿(剖腹产视伤口恢复情况而定)。
为何腹直肌分离要呼吸训练?
1.孕产妇由于激素、肌肉、筋膜、盆腹腔压力的改变,加之分娩时用力等,呼吸发生了变化,通过呼吸的调整是腹直肌分离恢复原来状态的前提。
2.呼吸训练是产后恢复训练的主要内容,自由、深入、三维的呼吸意味着体能获得充分的氧气供应,呼吸能使身体放松,充满活力,呼吸能促进产后康复,良好的呼吸是盆底康复的关键。
3.呼吸可以调整膈肌、腹肌、盆底肌、脊柱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呼吸要领:鼻吸鼻呼、鼻吸口呼、慢慢吸、缓缓呼,吸、呼要充分,与动作配合、与肌肉协调,不憋气、不喘气。
呼吸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腹横机激活呼吸、盆底肌呼吸
具体呼吸方法
胸式呼吸:仰卧躺在垫子上,双膝支起,双脚分开,间距与髋同宽,手放在胸部,指尖相对。深吸气,双手指尖的距离会因此稍微拉开,呼气时,双手指尖会再度相互靠近,一呼一吸为1次,练习10次。
腹式呼吸:体位同胸式呼吸,将双手放在下腹部,深吸气,腹壁对抗双手的压力轻轻向上抬起,呼气时,腹壁下降。一呼一吸为1次,练习 10次。
胸腹联合呼吸:仰卧躺在垫子上,双腿平放,身体呈一直线,一手放在耻骨上方,一手放在剑突的位置,吸气时腹部饱满,气流到腰背、两侧腰(腰椎压地),呼气发哈(嘶)的声音,肋骨向下,下腹往上提,一呼一吸为1次,练习10 次。
腹横机激活呼吸:体位同胸式呼吸,将双手放在腹部肚脐两侧。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同时双手向内下方推挤,努力闭合腹直肌之间的间隙,停5~10s,为1个循环,每天3次。
盆底肌呼吸:体位同胸式呼吸,双手放在腹部肚脐两侧。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直至盆底部(会阴部);呼气时收紧肛门、会阴向上提,腹壁下降同时向内收缩腹部。一呼一吸为1次,练习 10 次。
注意事项
1.女性在分娩之后短期内应该避免提拿和环抱重物,避免引起腹压增高的动作。
2.如果存在腹直肌分离,应该避免进行某些锻炼,如仰卧起坐、侧向卷腹、卷腹、双腿抬高、平板支撑等练习。
3、避开误区:产后大肚腩避免绑束腹带来瘦身,绑束腹带瘦腰是假象,腹部脂肪没有减少,分离的腹直肌没有恢复。相反紧绑的腹部肌肉无力不利于腹直肌回位。
小结
关于腹直肌分离的危害要从孕期注意,孕期接受科学的理念和培训,产后要练习呼吸,掌握呼吸训练的方法,有利于腹直肌分离恢复。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