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了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公告提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此次实施出口管制的部分中重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此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显示,国家对两用物项的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建立两用物项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风险管理制度,对两用物项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进行评估、核查,加强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管理。
除本次纳入出口管制的钐、钆、铽、镝等物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还同样适用于2025年2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的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
(图源:视觉中国)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生产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合同,也就是第六代战机项目合同,并将战机命名为F-47。
据牛津咨询公司称,像F-47这样的隐身飞机需要依赖钕、镨、镝和铽等稀土元素来制造高性能磁铁和雷达系统。
F-47隐身飞机概念图(图源自网络)
有媒体报道称,此次中国对多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中涵盖了对航空电子设备至关重要的资源,这可能会令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受挫。因为这些材料对于高性能战斗机来说必不可少,而美国又无法自产。
稀土资源是什么?
稀土是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包括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
稀土在国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军事的核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储量的40%。越南储量约2200万吨(占比20%),巴西储量约2100万吨(占比19%),俄罗斯储量约1000万吨(占比9%)。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也有少量分布。我国轻稀土集中在内蒙古、四川等地,重稀土如镝、铽分布于江西、福建等地,占全球重稀土储量的80%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1万吨,占全球近 70%;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2.3%,技术领先。
稀土为什么如此重要?
稀土其实就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手机、电脑硬盘到电动汽车电机,再到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机都需要用到稀土。这些矿物质也可以在催化剂、永磁体和金属合金等关键部件中找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无人驾驶车辆、清洁能源和通信系统等领域同样需要用到稀土,比如装机容量1兆瓦的风能发电机组,需要用到约171公斤稀土。
在军事领域,它们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卫星和隐形技术。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占到该国总进口量的70%。
另外,87%的美军工供应链需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例如每架F-35战机就需消耗约417公斤的稀土材料。中国日前对多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中涵盖了对航空电子设备领域至关重要的资源,这可能会严重影响美国第六代战机项目的研发进展。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稀土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国防工业和绿色能源转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供应链的掌控权影响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平衡。2023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稀土的需求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10%。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涵盖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加工等环节。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能够生产高纯度的稀土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目前,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上形成了技术壁垒,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风电等领域,提升了稀土产业的整体附加值,并且在稀土深加工和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能够将稀土元素加工成各种功能材料,如荧光粉、催化剂、抛光粉等,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化工等多个行业,进一步拓展了稀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
稀土不仅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更是国家战略竞争的“筹码”。目前,中国凭借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未来,中国还需在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国际协作上持续发力,将稀土从“资源依赖”升级为“技术 - 金融 - 产业”复合型优势,为全球绿色经济转型和科技革命提供核心支撑,有望夺得资源的定价权。
关于稀土一图读懂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