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情绪血压计:焦虑、压力如何悄悄升高你的血压?
2025-01-2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675

撰文/蒋梅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焦虑和压力似乎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伴侣”。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无形的情绪波动,实际上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血压的调节。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情绪是如何悄悄升高血压的。

血压的生理基础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主要由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共同决定。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收缩压(高压)应维持在90~14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低压)应维持在60~90毫米汞柱。当情绪发生变化时,身体的生理反应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血压升高。

情绪与血压的关联机制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当人处于焦虑或压力状态时,大脑会通过交感神经激活一系列生理反应。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收缩,从而显著升高血压。短期压力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能导致血压短暂升高,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研究表明收缩压可升高10~20毫米汞柱。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还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导致钠潴留和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同时还会引起血管壁细胞的收缩反应,进一步升高血压。研究发现,慢性压力状态下的个体,其皮质醇水平可能高于正常人,长期高皮质醇状态可能导致血管收缩、钠潴留,进而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情绪压力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的关键,它们可以分泌一氧化氮(NO)等舒张血管的物质。然而,在长期焦虑和压力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功能受损,NO的生成减少,血管收缩反应增强。此外,压力还会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会使血管对压力的调节能力下降,血压更容易升高。

情绪性血压升高的潜在危害

情绪性血压升高并非只是短期的生理反应,它对身体的长期危害不容忽视。首先,频繁的情绪性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次,长期的血压波动还会损伤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情绪性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肾脏损伤,导致肾功能减退。

如何应对情绪性血压升高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是预防情绪性血压升高的关键。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焦虑和压力。研究表明,深呼吸训练可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在短期内对血压产生轻度调节作用。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紧张,也有助于减少情绪压力。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这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能降低血压5~10毫米汞柱。同时,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此外,戒烟限酒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重焦虑症状,建议减少咖啡、茶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定期监测血压

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专业干预

如果情绪性血压升高较为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稳定血压。此外,中医治疗(如针灸和按摩)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结论

焦虑和压力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对血压的影响却不容小觑,是真实且严重的。通过深入了解情绪与血压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因情绪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从而保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换一款主食,控血压还能稳血糖!
2025-03-19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西医结合模式的临床应用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夹层动脉瘤护理:疼痛管理与血压控制的黄金法则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产后如何恢复?产科康复全攻略大公开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