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葛小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影像学的“时光机”,我们可以追溯骨关节炎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到最终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全面了解这一疾病的演变过程。
一、骨关节炎的概述
骨关节炎是一种非炎症性的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化损伤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的反应性增生所致。它通常累及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等,导致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功能障碍。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二、骨关节炎的病理演化过程
1. 早期阶段
在骨关节炎的早期阶段,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表面开始变得粗糙,失去光泽和弹性,局部出现软化现象。随着关节活动的增加,软骨逐渐磨损,表面出现裂隙和剥脱,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软骨下骨也可能发生微小骨折和重塑,导致骨质密度增加。此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关节疼痛和晨僵,症状在活动后会有所缓解。
2. 中期阶段
随着病情的进展,关节软骨的磨损进一步加重,软骨下骨暴露并发生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开始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赘(俗称“骨刺”)。
滑膜也可能受到刺激,发生充血、增殖和水肿,形成滑膜炎。滑膜炎不仅会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加剧,还会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形成恶性循环。
此时,患者的关节功能开始受限,尤其在上下楼梯、下蹲和起立等动作时更为明显。
3. 晚期阶段
在骨关节炎的晚期阶段,关节软骨几乎完全磨损,软骨下骨裸露并发生严重的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的骨赘进一步增大,导致关节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等。
关节囊和韧带也可能发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患者的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甚至可能出现关节交锁和功能障碍。
此外,长期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肢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肌力下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影像学在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间隙的狭窄、软骨下骨的硬化和囊性变、关节缘的骨质增生以及关节内游离体等特征性表现。
通过X线检查,医生可以对骨关节炎进行分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X线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它无法直接显示软骨的损伤情况,对于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可能不够敏感。
2.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提供比X线检查更高的密度分辨率,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结构细节。它尤其适用于评估关节内结构的损伤情况,如软骨表面损伤、十字韧带或半月板撕裂等。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双能量CT(DECT)等新型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CT在骨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
3.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的最佳方法。它可以提供关节软组织、软骨和骨骼的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成像,无电离辐射。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软骨的损伤情况,包括软骨变薄、缺损、软骨下骨骨髓水肿等。此外,MRI还可以评估滑膜、韧带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然而,MRI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四、骨关节炎的治疗与管理
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方面。非药物治疗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改善关节功能,减轻体重降低关节负荷。药物治疗则常用NSAIDs缓解疼痛和炎症,镇痛药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改善关节滑液黏滞性。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包括关节清理术清除游离体和碎屑,截骨术改变关节力线,以及关节融合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恢复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五、总结
通过影像学的“时光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关节炎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到最终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骨关节炎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和诊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