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范旭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的物质,天然叶酸存在于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甘蓝)、动物肝脏、肾脏、豆类及酵母中,但稳定性较差,易受阳光、高温和酸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氧化,长时间烹饪可被破坏,且吸收率约50%。目前临床应用的为合成叶酸,在数月或数年内可保持稳定,且吸收率可达85%。叶酸由6-甲基蝶啶、4-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三部分构成,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内酶的作用,可变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直接被人体利用,参与人体内多种代谢反应。
叶酸缺乏的危害
叶酸缺乏多见于饮食结构不平衡,或叶酸利用和合成障碍者,包括老年人、嗜烟酒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白血病患者。长期大剂量应用苯妥英钠、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避孕药、镇痛药、抗惊厥药及磺胺类等,可使体内叶酸合成的途径被阻断,也会导致叶酸缺乏。而叶酸缺乏会导致多系统健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胎儿发育异常
(1)神经管缺陷:叶酸是胎儿神经管闭合的关键营养素,神经管形成的关键期在受孕后30~44天,叶酸缺乏会导致胎儿神经管闭合障碍,引发脊柱裂、无脑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
(2)其他先天缺陷:叶酸缺乏还与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唐氏综合征、肛门闭锁等出生缺陷有关。
(3)胎盘及母体并发症:叶酸不足会影响胎盘血管形成,导致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同时增加孕妇子痫前期、早产和流产风险。
2.血液系统损害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是红细胞DNA合成的必需辅酶,缺乏时红细胞分裂受阻,形成畸形的巨幼红细胞,导致贫血。
(2)掩盖维生素B12缺乏:长期叶酸缺乏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症状,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如脊髓病变)。
3.心血管及代谢风险
(1)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缺乏会导致其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进程,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代谢紊乱:叶酸缺乏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相关,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并增加肥胖人群代谢综合征风险。
4.神经系统与精神健康
(1)认知功能障碍:叶酸参与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的合成,缺乏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老年人易致痴呆的原因之一。
(2)精神障碍:研究还发现,叶酸摄入减少可明显增加精神病的发生。
叶酸补充建议
对于亚临床缺乏人群,首先推荐通过平衡膳食改善叶酸营养状况,而对于妊娠期女性等高风险及特殊群体,可进一步采取叶酸补充或强化食物等措施改善叶酸营养状况。
1.备孕及孕早期女性
(1)无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自备孕前至少3个月或可能怀孕时每日补充叶酸0.4mg或0.8mg,持续至妊娠满3个月。
(2)夫妻一方患NTDs或既往生育NTDs患儿:建议自备孕前至少1个月或可能怀孕时每日补充叶酸4mg(国内剂型推荐5mg),持续至妊娠满3个月。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Hcy)女性:建议每日至少补充叶酸5mg,需待Hcy水平降至正常后再受孕,并持续补充叶酸至妊娠满3个月。
(4)一、二级直系亲属有NTDS生育史的女性、先天缺陷人群(本人或家族有先天性脑积水、心脏病、唇腭裂、肢体或泌尿系统缺陷)、疾病风险人群(糖尿病、肥胖、癫痫、胃肠道吸收障碍)、药物暴露高危人群(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二甲双胍等):建议自备孕前至少3个月或可能怀孕时每日补充叶酸0.8~1.0mg,持续至妊娠满3个月。
2.孕中晚期及哺乳期女性:推荐除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外,每日补充叶酸0.4mg。
3.心血管疾病患者:仅针对合并高Hcy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建议每日补充叶酸0.8mg。
4.认知障碍患者:仅针对明确合并叶酸缺乏的认知障碍患者,建议每日补充叶酸0.8mg。
注意事项
1.除高风险及特殊群体,一般人群每日补充叶酸0.4~1.0mg为有效且安全剂量,长期超过1.0mg/d可能引发健康风险,如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风险、掩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症状、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抑制锌吸收、降低免疫力等。
2.恶性贫血或维生素 B12缺乏者,禁止单独补充叶酸,需与维生素B12联用,否则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病变。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