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程岩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据统计,通过超声检查,约20%~76%的人会发现甲状腺结节,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仅占5%~1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无害”的,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也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因此,拿到甲状腺结节的检查报告,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结节”二字吓到。
甲状腺结节成因复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碘摄入异常是常见原因之一,碘缺乏或碘过量都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导致结节形成。例如,长期居住在缺碘地区或过度食用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的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也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尤其是甲状腺癌患者,其亲属患甲状腺结节的概率会增加。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结节发生的可能性。电离辐射同样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性治疗或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的人群,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良性与恶性结节有区别,诊断需依靠科学检查
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良性结节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质地均匀,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颈部轻微的压迫感。而恶性结节(甲状腺癌)可能具有以下特点: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但仅凭这些表现并不能准确区分结节性质,需要借助科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通过超声图像,医生可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如果超声检查怀疑结节有恶性可能,还需进一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它通过抽取结节内的细胞进行病理分析,能够明确结节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不同类型的结节,治疗方式大不同
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若结节较小且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或影响美观,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微波消融等方式治疗。
一旦确诊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也不必过于绝望。甲状腺癌是一种“温和”的癌症,尤其是乳头状癌,经过规范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病情,医生会选择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较多或存在转移的患者,可进一步清除残留癌细胞;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则通过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预防甲状腺结节,从生活细节做起
虽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饮食方面,要保持碘摄入均衡,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单一高碘或低碘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学会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此外,尽量避免头颈部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和治疗,做好辐射防护。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科学应对。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与甲状腺结节“和平共处”,守护甲状腺健康。
(单位:河北省第二荣军优抚医院,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