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军帅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控制。但许多患者因用药不当,血压难控,既损害健康又浪费钱。牢记“不随意停药、不盲目换药、不忽视细节”三原则,就能让降压药发挥最佳效果。
一、不随意停药:血压稳定≠治愈,擅自停药危害大
很多患者看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就觉得自己“好了”,于是擅自停药。但实际上,高血压大多是原发性疾病,目前医学上无法完全治愈,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反弹,甚至比服药前更高。血压的剧烈波动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擅自停药的患者中,约70%会在1~2周内出现血压反弹,其中30%的患者会因血压骤升引发急症。曾有一位50岁的患者,服用降压药半年后血压稳定,便自行停药。一周后,他在工作时突然感到头晕、恶心,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达180/110mmHg,已经出现了轻度脑梗塞。这就是典型的擅自停药导致的严重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切不可自行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以减少药量或更换药物,但绝对不会让患者盲目停药。
二、不盲目换药:每种降压药都有“性格”,频繁换药易致血压波动
市场上的降压药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副作用都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听说某款降压药“效果好”,就想换成这种药,还有些患者觉得当前服用的药物“没效果”,就频繁更换药物。这种盲目换药的行为,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起效较快,但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可能会引起干咳。每种药物都有其特点和适用人群,适合别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自己。频繁换药会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药物,导致血压难以稳定控制。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果觉得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身体状况和药物反应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换药。如果需要换药,医生也会给出具体的换药方案和注意事项,确保血压平稳过渡。
三、不忽视服药细节:时间、方式、禁忌都重要,细节决定药效
除了停药和换药问题,服药细节也直接影响降压药疗效。不少患者因忽视这些细节,导致药效打折。
(一)服药时间有讲究
人体血压呈“两峰一谷”波动,上午6点到10点、下午4点到8点为高峰,夜间较低。多数降压药清晨空腹服用,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但“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升高)需遵医嘱调整为睡前服药。
部分药物受食物影响:卡托普利需饭前1小时服用,氯沙坦钾则不限进食影响。服药前务必细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二)服药方式要规范
用温水送服即可,切忌用茶水、果汁、牛奶等。如葡萄柚汁会抑制肝脏酶活性,使地平类药物浓度飙升,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严格按医嘱控制剂量和频次,勿擅自加量或漏服后补双倍。若漏服,需根据时间和药物半衰期,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三)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降压期间,避免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同服,这些药物可能削弱药效或升高血压。如需联用其他药物,务必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同时坚持低盐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辅助提升药效。
结语
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只有正确服用,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效果。牢记“不随意停药、不盲目换药、不忽视服药细节”这三个原则,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重要器官的健康。如果在服药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擅自做主。让我们正确服用降压药,守护好自己的血压健康,别让药钱白白浪费。
(单位:河北省新乐市留祥村卫生室,省市:河北省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