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景巍
围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了解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常见围术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肺部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手术和麻醉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痰液不易咳出,细菌容易滋生,从而引发肺部感染;术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深呼吸和咳嗽,肺泡膨胀不全,就可能形成肺不张。
预防措施:术前,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增强肺功能。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无法下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帮助其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心血管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手术创伤、失血、疼痛等因素会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失常,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预防措施: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调整好治疗方案。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术后,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心脏负担过重。
切口常见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手术切口是细菌入侵的途径之一,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咳嗽、便秘等因素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切口裂开。
预防措施:术前,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手术部位。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如有渗液及时更换。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切口愈合。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
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手术创伤、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措施:术前,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预防性措施。术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下肢活动,如踝泵运动、抬腿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围术期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和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同时,可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按摩、热敷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饮食护理
术前,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一般手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防止麻醉时发生反流误吸。术后,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给予饮食。先从流食开始,如米汤、果汁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
康复护理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肢体活动、关节屈伸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精心的护理,可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在围术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共同战胜疾病。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省市:河北省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