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敏霞 庞瑜 韦美珍
许多人一听“帕金森”就心里一沉,以为这个疾病就像慢性绝症,无药可救。然而,当我们了解帕金森病的护理、药物治疗与康复体系,就能看到希望,及时干预和科学配合干预,许多患者依然可以维持良好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核心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直、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等。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式,但通过综合护理、精准用药和康复训练,完全可以减轻症状,延缓进展,帮助患者重拾生活自主。
基础护理:细节关怀让生活更流畅
安全居家环境:家中应移除易滑物和障碍物,改用防滑地面与扶手设备。晚上照明应柔和明亮,浴室增设坐浴椅;床铺高度适中,方便自己上下床。
吞咽与饮水协助:由于吞咽功能减弱,患者易发生呛咳、误吸风险。使用稠化水或半流食饮品,并指导小口慢吞,是实用方法。在进食时保持坐姿,餐具改用深碗、宽柄刀叉,并给予专人陪伴,可提高进食效率。
维护肢体功能: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导致肌肉挛缩或僵硬。日常可配合被动关节活动、肢体牵拉练习或轻微按摩,有助保持关节灵活。上肢可以挂绳、辅助物件训练手指协调性。
睡眠与皮肤护理:不少患者入睡困难或睡眠结构紊乱。可在晚间听舒缓音乐、泡脚切换光线,调整作息。卧床者应勤变换姿势9次/天,防止压疮;必要时使用减压床垫等。
心理支持与社交陪伴:帕金森患者常伴焦虑、抑郁情绪。提供规律交谈、鼓励参与喜欢的活动,设立小目标、循序渐进训练,有助于增加自信心与情绪支持。
合理用药:对症施治,动态调整
左旋多巴制剂是主力军:左旋多巴仍是帕金森首选药物,属于前体补充类药,通常与卡比多巴合用,减少外周副作用。根据症状轻重,可采用缓释或速释制剂,智能调整剂量与服药次数。
多巴胺激动剂辅助应用: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可模仿多巴胺作用,减少左旋多巴负荷。早期患者或症状不重人群可首选激动剂,但应监测幻觉、冲动控制障碍等副作用。
MAO-B抑制剂与COMT抑制剂优化续效:如司来吉兰、恩他卡朋,可抑制多巴胺代谢,提升体内浓度;COMT抑制剂可延长左旋多巴作用时间,减少昼夜“开-关”波动。
应对药物副作用:长期高剂量服药可能引发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幽门反流、低血压等。需定期评估剂量、调整用药方案,并可加入安全剂型、多药联合策略来降低风险。
个体化方案重要:帕金森病进展个体差异大,需配合神经科医师定期评估,结合症状出现波动、体位性低血压、睡眠异常等动态调整药物,确保“对的剂量对的时间”。
康复训练:改善功能,延缓进展
有氧与力量结合锻炼:结合有氧(如快走、坐车骑自行车、游泳)和力量训练(如拉力绳、轻哑铃),可改善下肢力量、心肺耐力和步态稳定性。规律训练可保持肌力、改善疲劳。
平衡与功能性训练:通过单脚站立、髋部活动、体位改变练习来提升平衡能力;TUG测试与步行训练能减少跌倒风险,提高日常行走稳定性。
姿势与协调训练:帕金森常导致前倾姿势和小碎步。通过舞蹈疗法等特制训练方法,坚持拉伸、张大动作、开肩等姿势训练,有助纠正。
桌上作业、游戏疗法:结合精细运动训练(如穿珠子、开瓶盖)、智能康复设备如虚拟游戏互动系统可提升手指灵活度和认知能力。
多学科团队协作:理疗师可提供肌力、平衡与电刺激训练;职业治疗师,协助生活动作辅具训练;语言治疗师可改善语音与吞咽功能;心理咨询师与营养师针对情绪与内分泌需求提供支持。
社区推拿、呼吸训练补充:每周可安排按摩骨骼支撑肌群,如胸部、颈部、腰背部,有利于姿势恢复。每日呼吸操训练,能改善肺活量与言语功能,也有助于放松效果。
帕金森并非“不可逆的终点”。在护理、用药与康复三大维度的协作下,患者仍能保持较好运动功能与生活自主,有效减轻症状、延缓进展,并拥有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早介入康复训练,并结合患者需求与家属力量构筑长期计划,让帕金森病患者仍能生活得有力量、有尊严、有热情。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