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 正文
又到野生菌“上新季” ,野生蘑菇难分辨,不采不食最安全
2025-07-01 来源:健康北京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8201

连日降雨给京城带来清凉,也为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条件。雨水过后,公园、山区、树林、绿地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一些有毒蘑菇也混迹其中。在此提醒大家: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谨防蘑菇中毒。

一、蘑菇中毒的原因

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者有40余种。

野生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些是有毒的蘑菇,有些蘑菇就算是专家也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可以鉴别,一旦误食可引起中毒。

有的毒蘑菇外观与无毒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二、蘑菇中毒的危害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常见的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类型。

中毒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在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而主要引起死亡的是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

以下是北京地区部分常见的有毒蘑菇

肉褐鳞环柄菇(肝损害型)

黄盖鹅膏(肝损害型)

欧氏鹅膏(肾损害型)

卷边庄菇(溶血型)

变红丝盖伞(神经精神型)

晶粒小鬼伞(胃肠炎型)

三、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目前,对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生中毒发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

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01 不采摘

非专业人员很难分辨有毒与无毒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民间或者网上流传的毒蘑菇鉴定方法;

即便曾经采摘过的无毒品种,再次采摘时也可能混有有毒品种或者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仍会有中毒风险。

所以一定要做到不采摘野生蘑菇。

02 不购买

做到从正规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店家的宣传而购买。

03 不食用

做到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外出旅游或到农家院就餐时,要谨慎食用不熟悉、来源不明的菌类;

如果食用,可以留个蘑菇的照片。

四、怀疑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1.尽快就医

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留存野生蘑菇样本

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

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判断预后。

3.警惕“假愈期”

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

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自我感觉已“康复”,这时候特别容易忽视而不愿意就诊,而此时体内已经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超过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时转诊到有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

提醒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预防蘑菇中毒要做到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来源:健康北京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东土鸿道操作系统:筑牢国产算力安全基座 化解国际供应链隐忧
2025-07-31 网络
一图读懂 | 电梯暑期汛期安全工作风险提示
2025-07-26 市说新语
暑期出行健康水杯怎么选?安全耐用的ppsu106吨吨杯成旅途良伴
2025-07-24 网络
中燃宝联合七大单位,重磅发布《中国星级安全厨房白皮书》
2025-07-17 网络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