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脑动脉瘤: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如何早发现?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681

撰文/苏昊然

脑动脉瘤被称为“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因其破裂风险高、致死致残率强,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数据显示,我国脑动脉瘤发病率约为7%,但公众对其认知率不足10%。本文将揭示脑动脉瘤的成因、高危信号及筛查手段,帮助高危人群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一、脑动脉瘤:血管壁上的“气球样膨出”

1. 定义与解剖学基础

脑动脉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脑动脉血管壁因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导致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当动脉壁中层弹性纤维断裂,在血流冲击下形成“气球样”膨出,瘤体壁薄如蝉翼,仅由内弹力层和纤维组织构成。

2. 高危因素解析

先天因素: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家族史者风险升高3倍~5倍。

后天诱因:高血压、吸烟、动脉硬化是三大可控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吸烟者动脉瘤破裂风险增加2倍,高血压患者破裂风险提升40%。

解剖弱点:90%的动脉瘤位于脑动脉“分叉部”,如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前动脉A1段,此处血流动力学复杂,血管壁承受压力最大。

二、从“沉默潜伏”到“致命破裂”:症状演变

1. 未破裂期:隐匿的威胁

85%的小型动脉瘤(直径<5mm)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瘤体增大压迫邻近神经时,可能出现:

视觉障碍:动眼神经受压导致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后交通动脉瘤典型表现)。

头痛预警:慢性头痛发生率约30%,需与偏头痛鉴别。

2. 破裂期:突发性生命危机

动脉瘤破裂时,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引发剧烈反应:

雷击样头痛:突发爆炸样头痛,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提示脑膜受刺激。

意识障碍:15%患者直接昏迷,30%在24小时内因血管痉挛导致病情恶化。

三、精准筛查:拆解“炸弹”的关键

1. 影像学检查“三剑客”

CT血管造影(CTA):首选筛查工具,可检出3mm以上动脉瘤,敏感度达95%。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辐射、无需造影剂,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瘤体形态、载瘤动脉关系。

2.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

必查人群:有动脉瘤家族史、多囊肾病史、吸烟史者建议从35岁起每年筛查。

机会性筛查:因其他疾病接受头颅CT/MRI时,建议加扫血管成像序列。

监测频率:未破裂动脉瘤每年复查DSA,稳定者可延长至2~3年。

四、未破裂动脉瘤的管理:主动干预还是观察等待

1. 手术干预指征

高危形态:瘤体>7mm、形态不规则(子囊形成)、生长速度>2mm/年。

症状性动脉瘤:已出现压迫症状或既往破裂史。

特殊人群:计划妊娠女性、从事高空作业等高风险职业者。

2. 治疗方式选择

开颅夹闭术:通过动脉瘤颈夹闭阻断血流,适合前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费用较高。

新型材料应用:血流导向装置(如Pipeline密网支架)可改变瘤颈血流动力学,促进瘤体血栓化。

五、结语

脑动脉瘤的防控需构建“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二级预防通过精准筛查实现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优化手术方案降低致残率。记住,这颗“不定时炸弹”并非不可防,定期进行血管检查、控制危险因素、及时临床干预,完全可以将其风险降至最低。

(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推荐阅读
脑血管疾病筛查双保险:CT与MR如何捕捉脑动脉瘤线索?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脑动脉瘤未破裂需要手术吗?何时介入治疗?
2025-01-20 北京科技报
脑动脉瘤:体内“不定时炸弹”的真相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脑动脉瘤破裂护理的“生命防线”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