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黎霞
拿到血常规化验单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上下箭头总让人陷入焦虑,好像每一个异常指标都在暗示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实血常规指标异常不一定就是病,很多情况下只是由生理性波动或者检测误差造成的,学会科学的解读方法和自查技巧,就能帮我们理性看待化验单,不必过度惊慌。
关键指标的科学解读
血常规检查主要分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以及血小板系统这三大部分指标,其中有几个指标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贫血的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如果这两个值偏低,则可能存在贫血。但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不能单凭这两个值就确定贫血的类型,还需要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等指标来判断。缺铁性贫血往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则为大细胞性贫血。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属于生理现象,高原地区居民由于长期缺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一般都会高于平原地区人群,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判断有无感染和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约4~10×10⁹/L,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但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高温、严寒等情况也会导致白细胞短暂升高。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如感冒时淋巴细胞比例就会升高。但白细胞减少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因素、放化疗等等,不能单凭一项指标就定论。
血小板计数主要体现凝血功能,正常范围大约100~300×10⁹/L,血小板偏少会引发出血现象,皮肤瘀青,牙龈渗血之类的情况,血小板增多可能和感染、炎症或者骨髓增生相关联,不过血小板计数也会被一些情况左右,比如采血的时候技术上的毛病,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太长等等,这些都会造成结果的偏差。
科学的自查方法
血常规指标异常时的自查方法与初步判断
先看看自己的生活状况,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这些感染症状,这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数值;最近有没有剧烈运动、熬夜、喝酒之类的状况,这些都会对血常规检查产生影响,剧烈运动之后白细胞会短时间升高,休息一会儿再复查,就会正常一些;长期吃素的人,因为缺铁,可能会有轻度的贫血指标异常。
关注自己的症状表现,如果只是指标略有异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波动,如果出现明显症状,比如持续高热、乏力、出血等,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比如贫血患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需要进一步检查铁代谢指标;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皮肤大片瘀斑、鼻出血不止,需要及时就医。
还有复查的时间点,很多指标异常都是暂时的,身体好一点的时候,按照医生的建议再去复查一次,如果复查以后指标正常了,那就不需要太担心,如果还是有异常的情况或者更加严重了,再去仔细检查一下。
避免焦虑的正确做法
拿到化验单之后,千万不要自己上网查,然后对号入座,网上那些信息很片面,不一定适合自己,很容易加重焦虑,应该尽快把化验单给医生看,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医生会针对具体情形剖析指标异常的缘由,判定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要不要再做检查或者救治,生理性的指标异常一般不用专门解决,只要改变生活习性,按时复查就行,病理性的异常,医生就会制订对应的治疗计划,及时干涉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我们还要主动告诉医生自身的用药史,过敏史之类,利于医生作出准确判断,而且要持续开展定期体检,随时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并不意味着患有严重疾病,我们要用科学态度看待化验单,学会正确解读和自查,不要被焦虑情绪所左右,如果对指标存有疑惑,应及时咨询医生,让专业判断为健康护航。
(单位:湘阴县岭北镇中心卫生院,省市:湖南省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