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相关部门透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介绍,在此前组织的多次试验训练任务中,海军多名飞行员驾驶这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实现起降,验证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海军舰载航空事业加速发展,完成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人民海军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稳步前进。
自2024年5月开展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
△歼-35在福建舰升降机上
【专家解读: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成功意义重大】
9月22日,中国海军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
中国航空学会舰载机分会总干事、海军航空大学教授韩维认为,这次试验试训的成功,是舰载机与航母核心技术的“双向赋能”,将有力推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为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加速我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空警-600是我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能够遂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被誉为‘海空司令部’。”韩维介绍说,空警-600作为航母编队电子信息系统的空中核心节点,它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不仅重塑远海预警指挥链路,预警探测、空域监视范围大幅拓展,还意味着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空防圈和打击圈向外大大延伸,攻防能力得到提升。
△空警-600弹射瞬间
韩维认为,除了预警探测、空域监视范围大幅拓展外,歼-35、歼-15T两型舰载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意味着航母编队具备了“隐身突防+重载打击”的双重能力。
军事专家傅前哨表示,歼-35舰载机的机体表面非常光顺,缝隙很少。另外就是它的垂直尾翼、机翼、平尾都做了切尖处理。因此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在世界各国的隐身战机里面应该是最小的。该机一旦登上航母,将大幅度提升我军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歼-35和国外同类型的武器平台相比,它的隐身性能一流、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一流、机动能力也相当优秀。此外,它可以挂载霹雳15这种中远距空空导弹。霹雳15就射程和导引精度而言,也超过国外同类型产品。
“歼-35是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是我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的重要装备之一,重点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任务,像一把隐身的尖刀。”韩维说,而歼-15T相较于歼-15舰载战斗机,改进了飞行平台、航电和武器系统,实现了弹滑兼容,大幅提升作战能力,拥有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好比一记有力的重拳。
傅前哨也表示,歼-15T是在歼-15的基础上改型而成的,它最大的改进在起落架、机体部分。另外,它的航电系统和雷达也做了较大幅度的升级。比如它的机载雷达已经换装成有源相控阵雷达,看得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多目标的处理能力也更好。和歼-15相比,它的综合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作为一款重型舰载战斗机,又是能够弹射起飞的,因此它挂载的能力以及作战半径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韩维认为,三型先进舰载机在福建舰上起降成功,还实现了电磁弹射技术对舰载机的“赋能”。一方面,电磁弹射和阻拦这种起降方式,大大提高了预警机出动回收效率,能够保证预警体系持续在线。另一方面,使用电磁弹射,歼-35能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防空网;歼-15T则可以“满油满弹”升空,依托其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实施饱和式对敌攻击。
军事专家宋晓军也表示,电磁弹射为未来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因为未来航空的作战无论是海上作战还是空军的作战,都有可能是有人和无人来搭配。另外,由于电磁弹射对舰船的电力系统要求非常高,如果它具备了电磁弹射的能力,舰艇本身的电能产生就非常大,这样会给未来一些舰上的武器,比如定向能武器等提供能源。这一步迈出去,表明福建舰确实已经进入到全世界航空母舰的前列了。
韩维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型号的舰载机上舰运用,我航母编队远海作战能力将实现“代际升级”,空警-600发现目标后,可以直接引导歼-35拦截,指令歼-15T攻击,再加上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亮相的歼-15D提供掩护支援,真正实现体系效能整体提升。“这一天已经不再遥远,中国海军维护海洋权益、遂行远海任务的底气也将更强。”韩维说。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