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血常规检验:身体“健康仪表盘” 的解读指南
2025-04-21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636

撰文/任婧

“体检报告血常规指标好多箭头,是不是身体出了大问题?”“发烧去医院,医生为何先查血常规?”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最基础常用的检查之一,就像身体的“健康仪表盘”,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能快速反映身体感染、贫血、出血倾向等健康状况。读懂数据能助我们发现健康隐患,配合诊疗。

血常规检验主要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系统,含十余项具体指标。抽取少量静脉血或指尖血即可检测,半小时出结果。其价值是“快速筛查、初步判断”,常规体检、感冒发烧、手术前评估等,都能为医生提供基础信息,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就像“健康哨兵”,能第一时间发出异常信号。

红细胞系统指标是反映贫血的“晴雨表”,核心指标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数值直接反映贫血程度,数值低于一定值,可诊断贫血。红细胞计数和压积辅助判断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压积偏小,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偏大。

贫血患者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血常规能提示贫血原因,如血红蛋白降低伴铁蛋白降低多为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若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需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此外,红细胞分布宽度能反映红细胞大小是否均匀,助于贫血鉴别诊断。

白细胞系统是身体“防御部队”,指标变化提示感染类型和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高于一定数值则多见于细菌感染,此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显著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细胞比例会升高。特殊感染会使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会增加。

白细胞指标动态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细菌感染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表明治疗有效;若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需更换方案或排查其他原因。此外,剧烈运动等生理状态可能致白细胞轻度升高,即“生理性波动”,通常无需处理。

血小板系统负责止血凝血,其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带来出血或血栓风险。血小板计数正常低于一定数值,可能引发皮肤瘀斑等症状,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情况;高于此值为增多,可能与感染等有关,长期增多会增加血栓风险。

血小板压积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能辅助判断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减少但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提示骨髓代偿;若降低,则可能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这些指标对出血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意义重大,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定期监测计数以调整激素剂量。

读懂血常规报告要遵循“结合临床、动态观察、重点关注”原则。先看关键指标:血红蛋白查贫血,白细胞查感染类型,血小板查止血功能。单项轻度异常且无症状,可能是生理性波动,1~2周后复查;多项异常或严重偏离正常,需立即就医。

报告中的箭头仅提示异常,需结合数值和症状解读。如轻度贫血可通过补铁改善;重度贫血则需排查严重问题。白细胞升高伴发热等症状,提示细菌感染;无症状可能是检验误差或生理因素,不必焦虑。

血常规检验前无需空腹,结果不受饮食影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以免影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采血后按压针眼5~10分钟,避免揉搓。婴幼儿或血管细者可指尖采血,结果有差异但可用于初步筛查。

血常规检验是“健康仪表盘”,虽不能诊断所有疾病,但能提供重要线索,是疾病筛查的“第一道防线”。了解指标含义,科学看待异常,可避免恐慌、发现潜在风险,拿到报告最好结合症状咨询医生。

(单位:秦皇岛市工人医院,省市:河北省秦皇岛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一文读懂血常规检验:从项目到临床意义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